【雷眼观察】人在江湖飘,哪有不借钱!但微信借钱一直不还怎么办?

文章导读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大大的减少了人们携带现金交易带来的诸多不便。过去用户找卡、等待店员刷卡、签字确认往往需要1分钟左右,现金找零遇上柜台零钱不足则要耗时更久。而现在在餐厅、门店购物结账时,收银条码枪扫一下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码,用户就完成了付款,整个过程只需3秒钟。和现金支付相比,微信、支付宝钱包付款无需找零、没有假币,更加简单方便。使用微信、支付宝转账虽然方便,但很多人却忽视了其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今天的雷眼观察就来跟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关于微信借钱的“扯皮事儿”

案例一:“深情”的网络骗子

1

小茹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今年20多岁,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有人提出建议玩手机微信摇一摇,看谁能够摇到有缘人。本不擅长交际的小茹为融入氛围便也参加了游戏,不料小茹成为了全场唯一摇到异性的幸运儿。微信那头是一个微信名字叫“追梦”的男孩,在好友的怂恿下,小茹还加了好友,男孩很热情,一来二往两人成了朋友。

为了保持神秘感双方都没有向对方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因为两人的年龄相仿,小茹性格纤细温婉,男孩幽默开朗,还时不时对小茹嘘寒问暖,格外体贴。经过了1个多月的相处,两人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见一面的想法也时常在小茹脑海中闪过。

突然有一天,小茹接到了男孩的微信电话,说自己的亲人需要动手术,由于自己刚换了手机没绑定银行卡,身上也没有现金,需要小茹通过微信转账借给其3000元。心地善良的小茹想都没想直接通过微信转账给对方转了3000元。

当时男孩说过几天就还,可是过去了快半个月,男孩一点还钱的意思都没有。一个月后当小茹再发信息时,已经找不到男孩的微信号了。一气之下,小茹拿着微信的转账截图打印件到了法院,要求男孩支付借款3000元,那么法院会支持小茹的请求吗?

【雷眼观察】

故事说到这,很多人或许都会义愤填膺的说:欠账还钱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小茹善良而且又有微信转账的截图作为证据,她的诉讼请求一定会得到支持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该份打印件上显示的收款人是一个名叫“追梦”的人,那么,问题来了:“追梦”是何许人也?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家庭单位和工作地址在哪?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到人民法院起诉,必须有明确的被告。这也就是说被告必须要有真实的姓名,还要有固定的住所,同时还要与原告起诉的事实有利害关系。小茹对于以上的信息均不了解,鉴于此法院肯定是不会受理的。毫无疑问的是,小茹遇到了网络骗子,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其次,网上举报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微信在“发现小程序”里进行搜索;2、搜索“腾讯举报受理中心”;3、会出现“网络诈骗”、“网络传销”、“信息贩卖”等条款,我们选择“网络诈骗”;4、选择违规行为类型,比如“交易诈骗”、“仿冒诈骗”、“其他诈骗”等。我们选择交易诈骗;5、把自己的相关信息填写完整,如身份信息、手机号,受骗账号、举报对象等;6、就是把相关受骗截图、受骗经过、涉及财产金额、交易方式描述一下予以提交。工作人员会在72小时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用户。

案例二:微信借款要“留一手”

2

李某与王某是生意上的伙伴,一年前王某因资金紧张陆陆续续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向李某借款5万用于周转,没有打借条,后王某迟迟不予归还。当李某翻看其与王某的微信记录时,发现王某的微信账号名并非其本人真实名称,而是一个公司的名称。李某心里生了疑:微信名不是真实姓名,是不是不能够说明我把钱给了他了呀?李某为避免打草惊蛇,取得更多的证据,分别以微信和短信的方式给王某发去信息,内容是:王某,我是李某,现家人生病急需钱,我于***时借给你的5万,你什么时候还?其实王某并不知道李某已经打算诉讼维权,心里也没有提防。在短信上和微信上都给予李某答复:“你放心,我尽快还”。随后,李某还给王某打去了电话,在电话里进一步确认借贷的事实,并进行电话录音。但过了一段时间,当李某再次微信联系王某要求其还钱时,却没有得到王某任何的回复。无奈之下,李某将王某诉至法院,法院支持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雷眼观察】

与小茹的案子相比,李某的案子之所以处理得很顺利,原因在于李某将原来仅有借款截图的孤证变成了完整的证据链。那么在实践中我们面对类似的情况该如何补充证据呢?

1、首先确定借款微信号为借款人实际使用,通常方法有:给对方发微信语音或者直接微信视屏聊天、保存微信聊天、微信头像等记录。(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必要时可以请公证部门予以公证);

2、给对方发短信联系,短信内容大致意思为“我是某某,关于你何时借我多少元,我通过微信转账多少元的事,你打算何时还款”等等确定借款的事实;保存对方回复确认的信息; v 3、把微信转款凭证明细(就是与微信绑定的银行卡全部流水记录)和钱款去向(就是交易金额、日期、交易号码以及“朋友已确认收钱”)等截屏作为证据留存。

案例三:“分手账”该怎么算

3

胡某与相处一年的男友分手了,男友向其提出要求,让她偿还恋爱期间所有的花销,包括购物、旅游,还有情人节、生日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发来的一些红包和微信转账。后见胡某迟迟不予返还,男友便以电话骚扰的方式威胁胡某。常言道:爱久见人心,分手见人品。以前相处融洽的时候,你侬我侬,现在分手了,就开始翻旧账了,小茹算是彻底认清男朋友的真实面目了。那么这笔分手账怎么算呢?

【雷眼观察】

1、 这些微信转账是赠与还是借贷?

比如有特殊含义的520、1314、666、888等这些都代表爱意,并且有大吉大利的意思,可以推断对方是属于爱慕和祝福的意思才打款的,应当视为对方的赠与。

2、 双方共同的开销是否是一方自愿支付

比如一起出门旅游,一起吃饭,给车辆加油等等,如果一方当时抢着付账的,现在回头再来算账,出尔反尔,肯定是行不通的。但如果双方约定共同承担而由一方先行支付的,则另一方则要承担一半的费用。

3、 微信转账退款要留证据

亲兄弟明算账,更何况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是没有瓜葛的为好。列个清单一一说清,微信转账退款也要在附言中明确写清楚。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