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眼观察】又是一年高招季 诈骗套路要提防!

文章导读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陆续的公布,高考志愿填报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志愿填的好不好可能关乎一个学子的一生。正式抓住了考生和家长急于求成的焦虑心态,一些犯罪分子开始利用高考招生来进行诈骗。 光明日报讯:据了解,2013年至2017年,北京市共审结涉高招诈骗案件34起,审理被告人63名,涉及97起犯罪事实(97人被骗),总案值共计4224.5万元,其中最高案值约1000万元,平均案值33.58万元(1000万元未纳入统计数),远超同类诈骗案件。

海淀法院法官姜楠调研分析指出,在其统计的北京市近5年97起此类案件中,有50起涉及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牌大学,还有39起涉及专业军事院校、国防生、委托生及预备役,各地装甲兵学院、陆军指挥学院、武警学院均有涉及,部分招生项目系犯罪分子虚拟。有7起涉及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及其他大学艺术特长生招录。

那么这些犯罪分子,到底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犯罪目的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几则小案例为您揭露这些高招诈骗的手段。

01、提前录取莫轻信 官网查看最保险

案例介绍:小王收到自称某大学招生办的电话,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小王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交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小王向对方付了8000元。

防范提醒: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不要相信。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02、书面承诺做得好,退款却没门儿

案例介绍:葛某假称自己是军分区后勤部部长、大校军衔,张某外甥高考成绩不理想,葛某承诺以42万元价格帮其入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并收受20万元定金,约定余款拿到通知书后交纳,办理不成退款。

9月入学时事情没有办妥,张某要求退款;葛某遂称快要办妥,安排考生到医院体检、参观军事基地,并拿出去年的招生通知书。张某再次要求退款,葛某又称无法办理军校入学,但补22万元可以入读北京大学。葛某收到钱后出具收条写明“办不妥10月10号以前退清全款”,后事情未办成,钱款未退赔。葛某以同种手段诈骗他人2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防范提醒:几乎所有案件中犯罪分子均书面承诺办不成退款,但在被害人要求退款时会以风声紧、已办成入学手续等方式拖延、不接电话甚至二次行骗。因此,不能因承诺退款、事成交尾款而上当受骗。

03、内部指标属虚有 军校招生标准同

案例介绍:小刘一心想报考军校成为国防生,可分数还差一点。正当他沮丧时,收到了自称是某军校招生办主任的电话,称学校有“内部招生指标”,如果小刘想上军校,得先交保证金。为打消小刘顾虑,对方还通过QQ给小刘看了学校的招生公文,小刘深信不疑,当即交付保证金5000元。

防范提醒: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内部招生名额”的说法,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也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

04、分数公布尘埃定 修改成绩不可能

案例介绍:何女士的女儿高考成绩比预期差了20多分,一心想让女儿上好学校的她收到短信称可以修改中考成绩,何女士随即加了对方QQ号与其联系,通过支付宝转了1200元钱作为修改成绩的费用,又转了1000元钱作为保密金给对方。

防范提醒: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

05、高等教育形式多 火眼金睛分类别

案例介绍:小黄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妈妈姚女士在网上看到可以交钱直接上大学的消息,主动与对方联系,交了12000元录取费。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而是成人教育的学历。

防范提醒: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擦边球”,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06、助学金正规申请 防骗信息别外泄

案例介绍:小金家庭困难,但学习优异,考取了理想的大学,他打算通过助学金和勤工俭学交齐四年学费。一天,他收到自称录取高校学生处负责人的电话,称可为其申请助学金,但要先交500元的报名费。小金信以为真缴了钱,到学校后才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防范提醒:当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等时,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

从上面的几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高招诈骗的犯罪手段都非常模式化,犯罪分子通常都是事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抓住考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和对学校质量、学生未来就业去向的关心,分析学生、家长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编造能帮助办理入学、入伍等信息。

取得家长和考生的信任非常关键,犯罪分子往往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获得信任,他们虚构自己具有高校教授、研究机构人员、政府官员等身份或结识具有以上身份的领导,有能力获得内部指标、特殊名额,从而取得被害人信任。有的犯罪分子通过制作虚假文件打消被害人疑虑,利用伪造的招生文件、办学资质、学历文凭、入学通知书或与被害人签订承诺书、协议书等手段,进一步增强被害人信任。到一定阶段时,犯罪分子通常会以好处费、运作费、手续费、赞助费、需要转托他人代办为由索取财物,实现诈骗目的。

涉及招生录取的诈骗案件一般在入学报名、升学考试及成绩公布前后高发,该类犯罪不仅会使被害人钱财受损,而且极可能影响考生参加正常的录取或复读,影响考生前途。因此北京雷杰展达律师事务所建议各位考试和家长: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国家的高校招生制度对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等均予公开。高校招收录取在教育部统一的录取网络系统上进行,具备招生资格的高校会通过招生考试机构或省级招办的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考生和家长都能查到。比如,对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其院校名称、招生计划可通过教育部指定的信息公开平台“阳光高考”进行查询。不在此列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警惕。教育部指定省级招生机构及各高等学校实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任何单位不得游离于正常工作体制之外招生,不得委托中介招生,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