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眼观察】《扇贝去哪了》第四季

    编者按:A股公司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像獐子岛这样故事复杂曲折的公司却十分少见。这不又到了獐子岛的扇贝“集体消失”的季节,这一次是扇贝们“携3亿人民币自杀了”。

    说起獐子岛,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只有“扇贝去哪儿了”连续剧:

    2014年10月,獐子岛就曾发布公告称:2011年与2012年的底播海域虾夷扇贝,因受冷水团异动导致的自然灾害影响近乎绝收,獐子岛集团因此巨亏8.12亿元。一时间,獐子岛因“扇贝跑路”闻名A股。

    2018年1月和2019年一季度,獐子岛又分别声称因扇贝“瘦死”和“受灾”而导致亏损,被调侃为上演“扇贝跑了”之二三季。

    如今,这个故事又有了第四季,这次更“奇葩”。11月11日晚上,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基于11月8日、9日抽测现场采捕上来的底播扇贝情况看,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公司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价值3亿元的扇贝这次没有选择跑路,而是选择了自杀。由于扇贝“死”的太过突然,以至于深交所火速发出关注函,要求獐子岛解释清楚原因。

投资者:骗我可以,注意次数

    扇贝“跑了”、“瘦了”、“死了”……獐子岛这些年的“骚操作”在股民眼中等同闹剧,信任早已荡然无存。这从11晚獐子岛这条公告底下,网友们的骂声中可见一斑

    面对獐子岛一次又一次发生的业绩变脸问题,公司给出的解释依旧是与底播虾夷扇贝受灾等相关问题有关,这样的说法实际已经是第三次出现了。其实早在第一次出现该说辞时,坊间就有过公开质疑采捞时机不对和播下的是死苗,但最终未能证实。滑稽的是,同样的说辞被公司接二连三地用来作为挡箭牌,以至于股民谈及类似的农产品存货问题时心里均有阴影。

    其实,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其行为如何,可能不只是对自己负责、对实际控制人负责、对大股东负责,而应该是对所有股东、特别是普通投资者负责。面对獐子岛接二连三的扇贝跑路事件,作为监管机构,早在2018年2月9日,獐子岛就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调查原因则在于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19年7月10日晚,一纸《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告知书》出现在公众视野,《告知书》显示,獐子岛披露的《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关于底播虾夷扇贝2017年终盘点情况的公告》和《关于核销资产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均涉嫌虚假记载,最终,獐子岛被给予警告处分并罚款60万元;董事长吴刚被终身禁止入市并罚款30万元。这才为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事件画上了一个句号。

信息披露造假应遭重罚

    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惩罚本应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看到最终的处理结果时,很多人还是会感到不安:整个公司罚款60万元,对于獐子岛这样资产超过40亿的大型集团公司来说,简直就如九牛一毛,真的能对违规者产生震慑作用吗?我们都知道违法成本低是上市公司信息造假的根本原因,而造假的低成本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导致更多上市公司愿意铤而走险。面对獐子岛这一次的“故技重施”,或许监管层应该不会手软。去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狠抓退市,且证监会立案调查的频率明显增多,长生生物等5家公司被强制退市,金亚科技等3家公司启动了强制退市程序,说明“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正在逐渐形成。在成绩亏本、资金困难、及可能存在的信披问题的重重压力下,獐子岛的“扇贝连续剧”最终会否以“面值退市”收尾?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