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眼观察】云端时代,数字遗产向何而“生”?

云端时代,数字遗产向何而“生”?



如果有一天,你离开这个世界,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社交账号向他人敞开?

 

近日,腾讯公司获得“数字资产凭证继承转移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专利授权。这意味着,当一个人去世之后,他在腾讯平台的社交账户如QQ号、微信号、游戏账户等,都可以由继承人继承。


无独有偶,今年6月,苹果也正式宣布将推出全新的“数字遗产计划”。尽管有网友呼喊“人至少不应该死亡之后再社死一次,不然做鬼也不能安心”,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网络账户中的个人记录更具情感价值,希望能够留给亲友缅怀纪念。



与物质无关、没有太多现实财产价值的数字遗产能否被继承,在实践中争议已久。平台能不能将账户信息提供给离世用户的亲友,其中所涉及到的隐私权与继承权的冲突,也是数字遗产面临的重大困境。按照现有法律,如果账户包含隐私信息,则用户生前对其享有隐私权,平台在用户离世后公开其隐私信息也可能构成侵权。


一边是用户对于自身“数字遗产”的处置需求,一边是平台对于离世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安全问题,腾讯的这项专利授权,为“数字遗产”向何而“生”提供了一种可能。



2021年4月公开征求意见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了一条规定:“自然人死亡的,本章规定的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由其近亲属行使。”这反映了国家对于“数字遗产”上的立法走向。而腾讯公司能够成功申请到这个专利,也印证国家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依法保护的决心和态度。


当然,于数字遗产的继承而言,现阶段腾讯成功申请专利只是一个趋向,如何落实还需凝聚多方立法共识,并配套以更多细则进行辅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