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主任受邀参加市一中院“充分整合运用保险等社会资源 探索建立‘立审执破管’全方位风险管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8月20日上午,中国民用飞机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破产管理人在北京一中院立案大厅保险咨询服务窗口向中国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海淀支公司的工作人员咨询了破产管理人执业责任险相关业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曲律师顺利地办理了保险金额为1000万的破产管理人执业责任险,为依法履职提供了一份保障。这是继全市首例破产管理人执业责任保险落地北京破产法庭后的又一次尝试。

在随后召开的“充分整合运用保险等社会资源 探索建立‘立审执破管’全方位风险管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一中院对该院借助保险机制化解矛盾纠纷、全方位管控风险的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并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发布会上,北京一中院与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郭少军表示:“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综合治理格局的积极探索。”

北京一中院与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建立常态化法保联动合作机制,搭建了开放式合作平台。双方将在诉讼保全责任保险、执行悬赏保险机制、“保全+救助”机制、破产管理人执业责任保险等方面深化合作,涵盖立、审、执、破等各个程序环节。在现有保险条款的基础上,对保险范围、保险责任、保险费率等方面充分调研,不断打造符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特点的专属保险产品,满足涉诉群众司法需求。

据北京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来客介绍,近年来,为提升法院纠纷化解和风险管控能力水平,北京一中院有效发挥保险服务在立案前端、审执中端和破产末端的功能作用。 在前端,完善“财产保全+保险”机制,创新实现网上财产保全,借助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助力财产保全制度功能作用的发挥,保调对接、以保促调、以保促审、以保促执的效果逐渐显现。

在中端,建立“悬赏执行+保险”机制,探索司法拍卖贷款保险机制等,显著减轻诉讼当事人、申请执行人的经济压力,降低当事人诉讼风险,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全面实现。

在末端,在全市法院率先引入破产管理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加强对破产管理人的履职保障。

“随着诉讼案件数量激增,人民群众迫切希望纠纷解决更加多元高效便捷,如何提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社会力量参与度和各类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效衔接,完善‘诉源治理’机制,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北京一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在存谈道。

近来年,北京一中院充分整合运用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保险机构等社会资源,通过健全完善诉非衔接、超前多元化解、“人民法院+人民保险”、市场化破产等创新机制做法,在着力构建“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将风险管控贯穿全过程,强调依托法院职能作用,市场化、社会化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功能作用,形成“立审执破管”全方位风险管控机制,对于进一步提升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水平,防范化解司法领域重大风险,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等具有积极意义。

代表委员也就此次发布会的内容谈了他们的感受,并对北京一中院“立审执破管”全方位管控机制提出了意见建议。

 北京一中院在“立审执破管”全流程一体化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通过与保险、金融行业的合作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和司法效率,有效助力司法改革,更好地服务了人民群众。希望下一步保险、金融行业与司法机关的合作能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事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京一中院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整合各方资源,将“立审执破管”从孤立的环节有效地综合在一起,解决了群众痛点、工作难点,开阔了法律人的视野。建议在提高执行效率方面可以给执行法官“上保险”。同时,为了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应加大便民机制的广泛宣传。

最后,市高院立案庭副庭长张华谈到:北京一中院整合保险等多种社会资源,探索建立立审执破管全方位、全流程管控机制的理念和做法,为北京法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积累了具有创新性、时代性的实践经验。人保财险公司与法院携手推出的一系列法律保险新产品,充分彰显了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希望北京一中院和人保公司在合作协议框架内,进一步推进“人民法院+人民保险”深度融合司法改革新模式,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文章来源:京法网事